

上海師范大學在職研究生招生網(wǎng)
上海師范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研究生是外國語學院下設的研究生專業(yè),外國語學院擁有愛爾蘭文學研究中心、比較語言學研究中心、中小學英語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專門用途英語與標準化翻譯研究中心、跨文化交際研究中心、日本語言與文化研究中心。現(xiàn)有3個本科專業(yè),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4個,還有專業(yè)碩士學位授予點2個。上海師范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如下:
一、培養(yǎng)目標和要求
1. 培養(yǎng)熱愛祖國、遵紀守法、擁護中國的領導、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具有較強的事業(yè)心和獻身精神,積極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的高級專門人才。
2. 堅持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專業(yè)基礎扎實、能力強、素質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科研作風、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
3. 掌握堅實的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的基礎理論和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了解本學科的前沿狀況和發(fā)展趨勢;能夠運用相應的技能、方法和工具從事專業(yè)領域研究。具有嚴謹、求實的學風和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掌握除專業(yè)外語以外的一門外語,勝任各級專業(yè)英語教學及相關領域內(nèi)的實際工作。
4.專業(yè)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是:
語言學:語音學、句法學、語義學和語用學等分支學科的基礎理論和研究。
英美文學:美國文學史、英國文學史、文學批評和比較文學等分支學科的基礎理論和研究。
第二語言習得及翻譯基礎理論與研究。
二、培養(yǎng)方式與學習年限
1. 培養(yǎng)方式
采用課堂教授、討論、專題發(fā)言與課后自學、寫讀書筆記;社會調(diào)研與教學實習;參與科研與學術活動相結合的培養(yǎng)模式。在學習年限內(nèi),學習者必須保證規(guī)定的在校學習時間。
2. 學習年限
學制3年,培養(yǎng)年限總長不超過5年。在完成培養(yǎng)要求的前提下,對少數(shù)學業(yè)優(yōu)秀的研究生,可申請?zhí)崆爱厴I(yè)。
三、研究方向與導師
(一)研究方向
1. 語言學:語言學基礎理論及其研究方法,包括語音學、語法學、語匯學、語義學、語用學、話語分析等。
2. 第二語言習得:其中包括認知語言學、心理語言學、第二語習得、語言測試、課程與教材設計等。
3. 翻譯基礎理論及其研究方法:包括翻譯理論與實踐、國學典籍英譯研究、文學翻譯等。
四、課程設置與學分(總學分不少于27學分)
(一) 必修課程(不少于24學分)
1. 學位公共課(不少于7學分)
馬克思主義與當代Marxism and the Contemporary Era(2學分)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經(jīng)典著作選讀(1學分)
第二外國語(Second Foreign Language)(4學分)
2. 學位基礎課(不少于9學分)
語言學 (General Linguistics)(3學分)
英美文學(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3學分)
外語研究方法與學術論文寫作(Methodology for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and Academic Writing)(3學分)
語言與文化(Language and Culture)(3學分)
3. 學位專業(yè)課(不少于8學分)
語音學 (Phonetics)(3學分)
句法學 (Syntax)(3學分)
語義學 (Semantics)(3學分)
語用學 (Pragmatics)(3學分)
二語習得研究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3學分)
文學翻譯 (Literary Translation)(3學分)
國學典籍翻譯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3學分)
翻譯理論與實踐(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3學分)
4. 學術前沿講座與學術文獻研討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學分)
(二)選修課程(不少于4學分)
心理語言學(Psycholinguistics)(2學分)
應用語言學(Applied Linguistics)(2學分)
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2學分)
語料庫語言學(Corpus Linguistics(2學分)
(三)社會實踐(不少于120學時)
研究生參與社會實踐或教育教學實習或參與課題研究,累計不少于120學時。
五、培養(yǎng)方式與考核方式
(一)培養(yǎng)方式
1. 本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學習應注重自主學習能力、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導師可通過案例分析、社會調(diào)查、方案設計、研究報告等多種方式對學習情況進行考核。
2. 本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在雙向選擇的基礎上確定導師。確定導師后,研究生須在導師的指導下制訂研究計劃,包括文獻閱讀、文獻綜述、社會調(diào)查、實驗研究、論文撰寫、教學實踐等內(nèi)容。
3. 指導學生撰寫專業(yè)學術論文。每位學生在三年內(nèi)必須完成具有較高質量的碩士論文一篇;發(fā)表專業(yè)論文1-2篇。
4. 專業(yè)學習、學位論文寫作、教學實踐三方面有機結合,專業(yè)教學實習納入培養(yǎng)過程。導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關注實踐、立足實踐的能力,并將這種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研究生培養(yǎng)的全過程。
(二)考核方式
1. 課程考核
課程考核可以采用考試或撰寫課程論文兩種方式,成績實行百分制,分5個等級,59分以下、60-69、70-79、80-89、90-100分別對應不及格、及格、中、良好、優(yōu)秀這幾個等級。
2.中期考核
課程學習階段完成以后,碩士研究生最遲須在入學后的第四學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辦法參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規(guī)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繼續(xù)攻讀學位。
中期考核內(nèi)容包括:1)所學方向的基礎課知識及專業(yè)知識;2)根據(jù)導師要求指定閱讀的參考書內(nèi)容的考核。未能通過中期考核的同學,將不能參加開題報告環(huán)節(jié)。
六、學位論文撰寫與答辯
1. 學位論文撰寫周期
第三學期初確定導師、醞釀選題,第四學期末論文開題,第五學期初檢查進度,第五學期中(10月)遞交初稿,第五學期末(12月)預答辯及修改初稿,第六學期始(2月)修訂二稿,第六學期中(3月)遞交終稿,第六學期末(5月底)答辯。
2. 學位論文選題與開題
論文選題和內(nèi)容應具有一定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體現(xiàn)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的專業(yè)內(nèi)涵,有一定的創(chuàng)意和前沿性。在導師指導下確定研究方向,并通過查閱文獻、收集資料和調(diào)查研究確定研究課題。在第三學期末制定出論文工作計劃,經(jīng)導師同意后開展該課題的有關研究工作。在對課題進行初步研究后,撰寫學位論文研究的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的內(nèi)容應包括:課題的研究意義、國內(nèi)外現(xiàn)狀分析;課題研究目標、研究的內(nèi)容、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擬采取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試驗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課題的創(chuàng)新性;計劃進度、預期進展和預期成果;與本課題有關的工作積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果。開題報告安排在第三學期末完成。開題報告要在學科研究范圍內(nèi)公開進行,由導師指導小組評議。論文選題一經(jīng)評議確定后,一般不得任意更改,因特殊情況更改選題者,仍需再經(jīng)過開題報告和評議通過的程序。
3. 學位論文的撰寫
研究生在論文撰寫過程中應該定期向導師作階段報告,并在導師的指導下不斷完善論文的結構、思路和觀點。必須保證投入論文寫作的時間不少于1年,以確保學位論文的質量。
按照上海師范大學《研究生論文寫作規(guī)范》(載《上海師范大學研究生教育工作條例》),論文封面、中外文提要、目錄、正文、附錄、注釋、參考文獻等環(huán)節(jié)的編排必須符合學術論文規(guī)范。本專業(yè)的碩士論文字數(shù):正文一般不少于二萬字,外文摘要不少于400字,中文摘要不少于800字。
4. 學位論文答辯
本專業(yè)的碩士學位論文實行校內(nèi)外專家評閱和隨機抽檢盲審制度,通過后方能進行答辯。
答辯委員會由3-5位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成員及1名秘書組成,答辯委員會主席由外校成員擔當。指導教師不出席答辯。
答辯采用即問即答形式;卮鹩烧撐淖髡邎(zhí)行,不準替代答辯。答辯成績由答辯委員會商量確定,學位授予與否通過投票表決確定,獲三分之二及以上的學位論文由答辯委員會建議授予答辯人所申請的學位。
盲審未通過者不得參加答辯,被發(fā)現(xiàn)學術舞弊者不得參加答辯。
七、參考書目
桂詩春, 寧春巖. (1997). 語言學方法論.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侯偉瑞. 現(xiàn)代英國小說史 (1985).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胡壯麟. (2001). 英語語言學.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李照國、丁大剛、劉霽等 (2012) . 國學典籍英譯教程 [M]. 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
麥卡錫 (Michael McCarthy). (2006). 應用語言學論題. 北京: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麥克唐納 (Stephen McDonough), 楊連瑞. (2009). 語言教育中的應用語言學. 北京: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許均. 文學翻譯的理論與實踐 [M]. 譯林出版社, 2001.
張鳳桐. (2002). 英國英語語音學和音系學. 四川: 四川大學出版社.
Carroll, David. (1999). Psychology of Language. New York: Rooks/Cole.
Chen, G. M. & Starosta, W. (2007). 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Creswell, J. W. (2003). Research Design: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and Mixed Methods Approaches. Sage Publications.
Cummings, Louse. (2005). Pragmatics: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Dodd, C. (2006). Dynamic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5th edi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Duranti, A. (2002).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Beijing: Pek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jīng)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wǎng)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wǎng)絡班即網(wǎng)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jīng)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
換一換
換一換